教育强,则国强。新中国成立以来,江门教育事业飞速发展,教育规模空前扩大,办学水平、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持续增加优质学位供给,满足人民“上好学”需求,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今年秋季开学,我市又一批新建、扩建、改建学校项目完工投入使用,全市累计新增优质公办学位16440个。其中,江海区高新第一小学项目占地面积41.5亩,建筑面积约4.1万平方米,设48个班,可提供2160个优质小学学位。学校是一所以“园林生态、童趣本色、人文景观、智能现代”为设计理念打造的高新校园,现有专职教师47人,配备了高新智创U互动中心、会心书苑、非遗博物馆、下沉式体育馆等先进的设施设备。
该校学生鲍心妍说:“学校很大、很漂亮。我喜欢美术课,因为在美术课上我可以画画、玩黏土、捏小动物。”学生官姝涵说:“学校环境很好,在这里上学很开心。我喜欢上体育课,体育课能让我们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
该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马苏雁表示,在教育特色领域,学校秉持用好“传承”和“创新”两大调料,把教育做出“幸福味道”的理念,不仅保留了传统精髓,如书法、舞蹈与球类运动的“原生”课程,更创新性地开发了“高新智创”“工坊美育”“非遗学科+”“越野体育”“ESP心理教育”以及“MIL”英语等特色课程,为学生构筑了一个多元化、前瞻性的学习生态。
1985年,五邑大学正式建校,侨乡人民有了自己的大学。在近40年的建设和发展中,江门社会各界以及广大港澳同胞、海外侨胞纷纷捐资支持五邑大学的建设,成为内外合力、共建大学的典范。近年来,五邑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现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和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校。学校设有78个本科专业(方向),涉及经、管、法、文、理、工、艺术等7个学科门类。现有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1个,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40门。学校工科特色鲜明,是广东省内同类院校中工科专业招生人数最多、覆盖面最广、拥有工科硕士点最早和最多的学校之一,教学设施条件与人才培养成效均位于全省前列。
五邑大学人工智能学习馆为全校师生提供了一个了解AI技术前沿的学习环境,其致力于推动人才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该馆打造了开平碉楼的模型,用手上的iPad扫描一下,3D立体影像就清晰地呈现在眼前了。
学校累计培养了10万余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毕业生遍布海内外。现有各类在籍学生2.2万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8万余人,硕士研究生1400余人。
五邑大学党委书记栾天罡表示,五邑大学紧扣“侨校特色,推进‘侨’背景下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办学体系建设”与“面向国家战略,主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两条主线,系统谋划支撑区域传统、优势、新兴、未来产业的特色学科体系,建强“新工科”,建特色“新文科”,布局“新医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努力建成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能力突出、侨校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理工科大学。
近年来,江门锚定教育强市目标,大力推进基础教育扩容提质工程,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水平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进一步扩宽中职学生升学成长渠道。截至2023学年,全市有中小学566所,幼儿园659所,专任教师(含幼儿园)4.9万名。全日制在校学生(含幼儿)91.19万人,初中升学率达99.13%。
而今,我市已形成普通本科、高职院校、中职学校和技工院校等较完整的院校体系,为江门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升级提供了多层次的人才支撑,助力江门高质量发展。
记者:周珊珊
编辑:丁田发
二审:王芬芳
三审:林柏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