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为广东在新时代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明晰了方向、筑牢了根基。对于江门而言,此次会议不仅是一场经验交流、成果展示的盛会,更是一个全新的起点,激励着江门以更高的站位、更有力的举措,在精神文明建设的道路上大步迈进。
江门推进文明培育,滋养城市气质,擦亮文明侨乡新形象。周华东 摄
近年来,江门始终坚定不移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将精神文明建设视作城市发展进程中的灵魂工程。通过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以及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文明之花在江门大地处处绽放,市民的文明素质稳步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在今年5月举行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江门收获满满,共20个对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村镇、单位、家庭、校园等称号,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鹤山市更是成功摘取“全国文明城市”桂冠,成为江门首个获此殊荣的县级市;仅仅7月以来,《人民日报》就相继聚焦江门开平塘口社区吸引年轻人扎根、江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养生夜市”展开报道,点赞江门精神文明建设的创新实践。这一系列“国字号”荣誉和央媒的密集关注,无疑是对江门深耕精神文明建设沃土的高度认可。
江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文明Yeah(夜)集”养生夜市活动吸引众多群众前往“打卡”。
此次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强调,要切实增强在新征程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坚持走在前列、坚持作用于人、坚持重在建设、坚持守正创新,以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更好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
江门开平塘口镇探索“文化保育+生态保育”双驱动的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模式。彭伟宗 摄
作为全国文明城市、中国著名侨乡,江门承载着530多万遍布全球145个国家和地区侨胞及港澳台同胞的深厚乡情,是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文化桥”,也是世界观察广东、感知中国的“文明窗”。我们要迅速将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大会的各项部署要求上来,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擦亮“文明形象的展示地”文化名片,进一步展现侨乡江门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光荣使命与时代担当。
“音乐党课”让党的声音深入乡村,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文化新活力。
推动江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新成效,我们应守正创新、开拓奋进,坚持创建为民,做到久久为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精神文明建设真正惠及广大群众;要将精神文明建设与当前实施“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目标任务、“绿美江门”等重点工作有机融合,充分彰显其凝聚人心、振奋精神的巨大作用,不断为江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汇聚强大正能量;要充分整合各类资源,形成强大合力,丰富文明培育的内容与形式,精准对接群众需求;要加强部门协同,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城市品质提升,让文明之风吹遍江门的每一个角落;要深挖侨乡文化内涵,着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精神文明建设品牌,同时鼓励基层创新,及时总结推广基层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带动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
在江门,“推窗见绿、漫步入园”渐渐成为市民生活常态。林慕恒 摄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充满希望与活力的事业。江门应充分把握此次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带来的机遇,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行动,汇聚起全社会的文明力量,在精神文明建设的征程中不断迈出坚实步伐,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江门新篇章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良好的社会环境。让我们携手共进,期待江门在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