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取消关注
  • 取消
  • 确定
文明力量为“百千万工程”赋能增效,江门乡村“活”起来
来源:江门发布
邑网通 小编
2025-07-12 11:18
关注

7月11日,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会议强调以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气象新作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作为全国文明城市、中国著名侨乡,江门承载着530多万遍布全球145个国家和地区侨胞及港澳台同胞的深厚乡情,是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文化桥”,也是世界观察广东、感知中国的“文明窗”。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擦亮“文明形象的展示地”文化名片,是侨乡江门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光荣使命与时代担当。

蓬江区棠下镇良溪村获得全国文明村镇殊荣。郭永乐 摄

近年来,江门市委宣传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锚定“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部署,将精神文明建设深度融入“百千万工程”整体布局。通过创新编制《江门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十个一”示范工程实施方案》《江门市宣传思想文化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工作方案》等工作文件系统部署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层次焕发人民群众奋进“百千万工程”的内生动力,为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与强大的精神动能,绘就中国式现代化的江门新图景。

2025年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江门城乡文明创建硕果累累,实现历史性突破:新获表彰的文明城市、村镇、单位、家庭、校园总数达20个,数量居全省前列;江门市蝉联“全国文明城市”桂冠;鹤山市成功摘取“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成为江门首个获此殊荣的县级市;6个村镇荣膺“全国文明村镇”,获评数量创下历届之最。

理论“声”入乡间

音乐党课、粤语快板,让政策方针飞入侨乡屋檐下

“大家的心在合唱时凝聚到一起,我唱得很开心,还想接着唱!”在新会区司前镇新建村,一场别开生面的“百千万工程”主题音乐党课刚刚落幕,村民梁晓彤意犹未尽。歌声与掌声在村头回荡,党的创新理论正通过艺术化的表达,“声”入寻常百姓家。

在江门,新会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携手省级示范宣讲队伍“葵乡红声”,将这样的音乐党课送到罗坑、大鳌、双水、崖门等地的田间地头。他们不仅唱,更创新演绎:一曲融合普通话与粤语的原创快板歌《“百千万”,加油干》,把宏大政策转化为亲切的“百姓家常菜”;趣味问答、互动教唱等环节,让基层干部群众在共鸣中感悟初心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江门将理论武装视为文明赋能“百千万工程”的基石。

持续擦亮“艺术党课”等品牌,举办活动167场次,“永远跟党走·音乐党课”获中国文联点赞,两个基层宣讲案例入选省优秀案例汇编;组建87支示范宣讲团,创新“音乐党课”等多元模式,《“艺术党课”:推动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多场景落地见效》被评为全国优秀案例;通过“江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慕课平台”制作发布宣讲视频100多个,累计吸引超过80万人次观看,推动理论宣讲线上线下全域普及……党的好声音正通过江门“音乐党课”等多元载体,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凝聚起推进“百千万工程”的磅礴精神力量。

如何将思想伟力精准转化为发展动能?江门以系统思维作答。

2023年初,“文明形象的展示地”被纳入江门着力打造的“10张城市文化名片”。不久后,《江门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十个一”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创新出台,实施“一团一队(百姓宣讲团、志愿服务队)、一站一宫(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乡村学校少年宫)、一场一街(文化广场、乡风文明一条街)、一创一评(文明村镇创建、星级文明户评选)、一约一制(村规民约、农村积分制)”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十个一”示范工程,以“小切口”推动文明“大变化”。

迈入检验“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节点,2025年,江门的文明赋能体系再升级——《宣传思想文化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方案》以“四大计划”为四梁八柱,构建起支撑文明乡风的精神大厦:“理响百千万·千村共学”计划让党的创新理论在榕树下生根,在碉楼间回响,真正在基层扎根;“乡风润心·千村同美”计划使文明积分制成为村民争相“攀比”的新风尚,以文明乡风重塑治理生态;“百千万象·全域传播”计划让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构建城乡形象的立体叙事;“百千万程·文产融合”计划正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看得见的经济效益。

从音乐党课的动人音符,到“十个一”工程的扎实根基,再到“四大计划”的坚实架构,江门正以思想之光铸魂,以系统之力擘画,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澎湃而持久的精神动能。

空间探寻乡愁

旧粮仓变网红书店,数字游民与“I人”“E人”共建文明IP

“这家由旧粮仓改造的书店,成了新老村民都爱的‘网红打卡点’!”在开平市塘口镇塘口墟社区,居委会主任吴碧瑶指着先锋天下粮仓书店介绍道。五座形似蒙古包的巨大粮仓,内里设计各异,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

谁能想到,这个毗邻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的社区,几年前因人口外流仅剩9户人家?如今,通过建筑设计、文化挖掘、配套服务,塘口墟社区吸引2000余名“新塘口人”扎根,在省市县三级宣传部门的引领共建下,探索出一条乡风文明建设新路径。

江门深知,塑形不仅在于环境之美,更在于打造凝聚人心、激发活力的实体空间。今年5月,在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指导下,江门市委宣传部发挥挂点共建优势,以塘口为试验田,推出《塘口“数字化小镇”建设方案》,重磅启动“IE公社”计划。“不管I人E人,来了就是一家人!”的口号,配合低成本创业空间、最高30%项目补贴及“栖塘计划”人才公寓等政策,迅速吸引78名数字游民、文创青年成为首批“新村民”。

如今,吴碧瑶的手机咨询不断,“服务好占社区2/3的‘新乡人’,助其扎根共创,是我们的重心”。在塘口,建筑设计师在岭南田畴试种中原蔬菜,咖啡师将本地腐乳创意融入拿铁,夜幕下的“文明Yeah(夜)集”里,养生交流、读书分享、创意市集热闹非凡……数字时代为传统村落注入前所未有的活力与连接。

塘口的生动实践,正是江门乡风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注脚。

面上,一张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文明实践网络已全面铺开——

全域覆盖,便捷可达。全市实现县镇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共建有1423个实践阵地,延伸拓展160余个特色文明实践点(驿站),“15分钟文明实践圈”进一步完善。

深植文化,留住乡愁。以侨乡“五大文化密码”为核心,建成村史文化阵地409个(含独立村史馆46个),让乡村历史文脉有载体传承,乡愁记忆有空间安放。

资源聚合,效能倍增。创新构建侨乡特色“结对矩阵”,推动873个文明单位与基层实践阵地结对共建,打造85个行业特色阵地,累计开展活动超1500场,实现阵地资源高效流转、服务效能最大化。

点上,一批创新设计、独具魅力的文明实践空间正焕发活力——

标杆引领。开平塘口先锋天下粮仓书店荣膺全国“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新会京梅村粤书吧获评“广东省最美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树立行业标杆。

潮流焕新。全市打造30多个集合城市形象、党史教育、红歌K吧、农家书屋、文化茶咖于一体的、潮流化包装的文明小屋,让传统空间焕发青春魅力。

书香浸润。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模式,建设115家“无负今日”城市书房(农家书屋),爱心企业捐建42座“悦读馆”,让缕缕书香弥漫城乡角落。

这些多元融合、充满人气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不仅是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前沿哨所”,更是涵养文明乡风、激发内生动力的“精神家园”,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稻田“种”出音符

Yeah(夜)集唱响古村,土特产与村歌同台“出道”

夕阳熔金,稻浪翻涌。7月5日,恩平市牛江镇昌梅村的田野间,一场别开生面的“稻田音乐节”火热上演。百年古村在青春旋律中焕发新生,村民权叔站在田埂上,望着夕阳下的舞台和人群,笑容满面:“听着歌,闻着稻香,看着老村这么热闹,心里又舒坦又自豪!”

与音乐节交相辉映的是舞台对面的“文明Yeah(夜)集”。新鲜瓜果、地道好物香气四溢,巧妙融入“十五运会”文明观赛科普的互动游戏妙趣横生。志愿者寓教于乐传递文明礼仪,欢声笑语与文明新风在夏夜交织升腾。

这个由江门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精心培育的“文明Yeah(夜)集”,正迅速成长为点亮乡村夜晚、汇聚人气活力的现象级“网红IP”。

这正是江门“乡风润心·千村同美”计划中“夏耘展演”行动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江门聚焦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以空间整合、文明夜集、村史文化、村歌唱演为四大抓手,助力“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我市不仅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文明Yeah(夜)集”项目,打造具有侨乡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IP,还通过村歌唱演活动,培育“以歌化人、以乐聚力”的乡村文明新风。

文明实践亮品牌。全市铺开“文明Yeah(夜)集”项目,目前已累计举办200余场活动,覆盖超3万人次,打造出具有鲜明侨乡特色的文明实践“夜模式”金名片。

村歌唱演聚民心。“村歌唱起来”“村歌大篷车巡演”等活动遍地开花。台山桂水村的民谣音乐会、开平塘口镇的粤语金曲夜……村民唱响自己的故事,“以歌化人、以乐聚力”的新风尚浸润乡野。

激发创作添活力。打造“侨乡新大众文艺社——广东网络文学青创孵化中心”等平台,点燃群众文化创造热情,书写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文化赋能,更需转化为发展的强劲动能。江门宣传思想文化系统积极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激活乡村产业——

在建强文旅特色镇村方面,打造赤坎华侨古镇、华侨城古劳水乡、川岛旅游度假区等3个美丽圩镇建设项目范例,“赤坎华侨古镇活化利用古建筑打造文旅新地标”入选广东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赋能城市更新优秀案例;

在繁荣乡村农文旅经济方面,开展“助力百千万·网推家乡美”“请到江门过大年”等系列直播带货活动,助销“土特产”,有效打通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带动了农民增收。

如今在江门广袤乡村,文化已不再是遥远的点缀,而是激活内生动力的“源头活水”。

一场场“文明Yeah(夜)集”文明实践活动,点亮了沉寂的乡村夜晚,聚拢了回归的人气乡情,更充盈了村民心头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产业活力。

在江门,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文化气质,“干干净净、整整齐齐、长长久久”的美丽乡村,让“原乡人”自豪、“归乡人”暖怀、“新乡人”心仪,“旅乡人”向往。“有活干,有钱赚,有友伴,有戏看,有家归,有盼头”,一幅幅村庄美、产业旺、文化兴、农民富的幸福画卷徐徐铺展,生动诠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