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是申遗成功后的首个“非遗版”春节,“非遗”成为新春热词。在江门市蓬江区堤东路195号和193号,由江海区高新第一小学(以下简称高新一小)和江海区江门一中附属小学(以下简称一中附小)开设的店铺,通过“展示+体验”的形式,将非遗文化从校园带到街市,让游客在品尝“节日味”的同时也尽享“文化味”。
走进高新一小非遗文创店,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色彩鲜艳的掐丝珐琅画和一条条满身通红、披着金色鳞片的外海生恭鲤鱼。据介绍,这些作品皆由孩子和老师、家长共同完成。深入店内,便来到了生恭鲤鱼文创制作区、掐丝珐琅制作区、橡皮章制作区三大体验区,游客可在此亲自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非遗文创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高新一小还特别设置了生恭鲤鱼展示台,展示了用三种不同方式制作的生恭鲤鱼:用竹片和红纸轧制的传统手工艺品、用特制粘土和金色颜料制作的生恭鲤鱼文创,以及结合3D打印技术和掐丝珐琅非遗技艺创作出的“非遗+科技”生恭鲤鱼。“没想到学校竟然能在长堤街拥有一家店铺!” 高新一小校长马苏雁说,“这次机会实属难得,既是家校共育成果的展示平台,又是非遗的推广途径。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非遗融入市民日常生活,让大家更加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礼乐龙舟、新会陈皮、开平碉楼、蔡李佛拳……在一中附小华艺陶韵店,展出了各种各样造型各异、独具人文内涵的学生陶艺作品。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中华优秀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府文化与侨乡文化融合起来,使普通的陶泥变幻成各种富有灵气的形态。
新春期间,这里还举行了义卖活动,孩子们化身“小小销售员”亲自“带货”,不少游客亲身体验陶艺的拉胚和上色过程。
据了解,一中附小于2021年开展陶艺特色教学,设立了“彩陶坊”“萃华馆”“美术馆”“彩陶艺术长廊”等场地用于专业教学,并标配专业陶泥拉坯器材、陶瓷烧制设备及劳动技术专业设备,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引入专业教师团队与学校教师合力共研、共学、共创、共建,为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课程,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促进学生多元个性化发展。
“对于学校能有机会走出校园,来到古色古香的长提,我感到十分惊喜,希望这次展示活动能让孩子们增长见识,培养自信心,从而真正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中附小校长聂丽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