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碳排放报告》,在我国,制造业领域的碳排放约占总排放量的20%。而在江门蓬江产业转移工业园内的海信(广东)信息产业园里,坐落着一个拥有碳排放表现综合为零的“零碳工厂”——海信视像科技江门工厂。
广东海信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龙辉向记者介绍,所谓“零碳工厂”,通俗来讲就是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通过技术性的碳减排或碳抵消等措施,实现碳排放综合为零。该企业主要采用绿色能源来替代传统能源,利用楼顶屋面建设分布式光伏,总装机容量为11.4MW(兆瓦),年度发电量为1158万kwh,企业自用的电量为918万kwh,多余的部分会并入国家电网进行交易,年度减碳实现6380吨二氧化碳当量。
11万多平方米的光伏板在厂房顶部整齐铺开,为海信视像科技江门工厂的日常生产生活输送着源源不断的电能。而在工厂道路两旁,也同样“藏”着绿色能源的身影。公司副总经理龙辉说:“我们在整个园区采用了88盏太阳能路灯来替代传统的路灯,利用太阳能发电,年度能实现减碳15吨二氧化碳当量。此外我们还采用了太阳能热水器来替代传统的燃气锅炉蒸汽,年度减碳34吨二氧化碳当量。”
连片“高大上”的现代化厂房,里面也是大有乾坤。在海信视像科技江门工厂的生产车间,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线正在运作,这里每天可以生产2万多台电视。该企业在近几年通过工业互联网以及智能化技术改造,不断地深度挖掘节能减排空间, 自主研发了能源管理系统,能够实时监控各个区的用能情况,对于“跑冒滴漏”以及用能不合理的地方,能够及时触发预警,再进行优化调整,年度可以达到减碳40吨二氧化碳当量。
龙辉说:“在公辅车间,我们引入了一套云智控系统,通过AI智能算法自动调节运行参数,让空压机、中央空调这些高耗能设备始终处于一个最优的运行状态,年减碳280吨二氧化碳当量。”
近年来,海信视像科技江门工厂实现年减碳近8000吨二氧化碳当量,通过“零碳”带来的获益超过300万元。随着“双碳”战略的深入实施,海信视像科技江门工厂已挂上新的减碳“作战图”,按下逐绿向“新”的“快进键”。龙辉介绍:“我们建立了能碳管理平台,对工厂运营的能碳数据进行100%的采集、分析,制定减碳目标,并导入措施,实现碳排放逐年降低;第二方面,我们进行了ISO5001的能源体系认证,通过体系的手段和方法进行能源管理;第三方面,通过优化供应链的流程、运作,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升资源的利用率,推动我们供应链上下游的企业,共同参与到绿色低碳发展中来。”
记者:甄晓晴、紫薇
编辑:陈珊迪
二审:王芬芳
三审:李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