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取消关注
  • 取消
  • 确定
深入推进“侨都赋能”工程 四大功能稳步提升 市政协“一号提案”办理取得明显成效
来源:江门台
《关于加快提升四大功能,彰显中国侨都新担当的建议》是2023年市政协“一号提案”。该提案提出了“文化交流、经贸合作、维护权益、侨务智库”四大功能提升方面的15条具体建议。
邑网通 小编
2024-01-16 22:23
关注

《关于加快提升四大功能,彰显中国侨都新担当的建议》是2023年市政协“一号提案”。该提案提出了“文化交流、经贸合作、维护权益、侨务智库”四大功能提升方面的15条具体建议。这是市政协“一号提案”连续两年聚集侨务工作,并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陈岸明领衔督办。目前,该提案的建议已得到不同程度的落实,提案办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023年市政协“一号提案”由市政协港澳台侨联络和外事委员会、民革市委会联合提交,市委统战部主办,承办单位包括市文广旅体局、发改局、商务局、司法局等多个政府主要部门。提案提出,加快提升侨都中华文化交流传播功能、科技创新经贸合作功能、维护华侨华人合法权益功能和侨务智库功能等。

提案人代表、市政协常委 港澳台侨联络和外事委主任陈耀华说:“我市之前的侨务工作在‘点’上有突破,但‘面上急需铺开,为侨服务未与时俱进、特色品牌不突出、引才引智较薄弱、维护侨益需改进、智库服务国家侨务工作功能也要提升。针对这些问题,2023年市政协一号提案,提出这四方面15条建议,来优化侨都赋能工程。”

“一号提案”出炉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组建了专门的工作专班,并建立健全了相关督办和工作机制,推动提案办理。

在文化交流上,2023年,我市成功举办2023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侨乡华人嘉年华、梁启超先生诞辰150周年等高规格活动。完成江门非遗手信馆以及五邑侨批展示馆改造布展等。

在经贸合作上,率先落地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便利“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证”申办、省级“人才优粤卡”、灵活引才机制等4项省级支持事项。全国首个便利华侨华人投资税收服务中心对接服务超3000人次。我市还依托“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聚集区,构建“一园多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累计入驻港澳项目171个,辐射带动7500多名港澳青年就业创业。

在维护权益上,推动了全国首部专题为促进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立法的地方性法规《江门市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促进条例》出台;首创“深圳+江门”新型区域仲裁合作模式,办理案件总计180宗,涉及案件标的总额约48亿元人民币。

在侨务智库上,我市在全省率先完成侨情统计;积极组建侨务智库,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著名侨领、企业创始人等参与。

提案主办单位、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韩志勇说:“侨务工作除了以先天的乡亲、亲情为纽带,以民族乡土情感为基础,还要营造良好的创业发展环境,培养休戚与共的经济共生关系。在主办、会办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推动落实一号提案’,取得阶段性成效。”

提案人代表、民革江门市委会秘书长雷惠强说:“作为提案办理人,对提案督办过程都有参与,对办理的成果非常满意。”

久久为功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


作为“中国侨都”,江门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被赋予打造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的使命,是海外华侨华人观察广东乃至中国的重要窗口。提案人认为,“侨”是江门发展的潜在优势,“侨都赋能”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接下来,要持续发力,把这种“软实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动力。

提案人代表、民革江门市委会秘书长雷惠强说:“一是利用今年深中通道和黄茅海跨海通道开通的机遇,把大广海湾经济区建设成对接港澳和全球华侨华人的国家级平台。第二,我们可以在加强侨务智库的引智上实现突破。例如利用双碳实验室,吸引更多专家。另外希望吸引(侨界)年轻人进来,一方面为江门发展提供资源,另外也提供建议。

提案主办单位、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韩志勇说:“下一步,我们将以本次提案办理为契机,持续深化文化引侨、经济惠侨、司法护侨、人才汇侨,广泛凝聚侨心、侨力、侨智,推动做好新时代侨文章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