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我市组织、民政等部门从严、从细、从实开展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的集中清理整治和准入机制建设工作,通过简机制减牌子,让村(社区)集中精力服务群众,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在江海区江翠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大门口,悬挂了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络单位4块标识标牌。而在去年,这里却是里里外外挂满了各种机构牌子、上墙制度近80个。为进一步整治“牌子多”“制度杂”“上墙乱”问题,实实在在为基层减负,市组织、民政部门认真学习中央和省的文件精神及工作要求,联合开展走访摸排,对涉及的牌子、制度进行“问诊”,共同把“难清理、重复挂、已过时”的问题搞清、搞实、搞准,以“坚决摘牌、规范挂牌,保留群众需要知晓的、定期拆除过时无效的、整合统一职权相近的牌子”为原则,整理出可以保留挂牌的具体清单,将不规范的牌子进行清理、整合。
江海区江翠社区党委副书记、居委会副主任侯卫民说:“经过整治后社区的工作标牌、标识更加清晰了,办事更加便捷,让居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服务环境和服务质量的双提升,有效激发居委会组织活力,进而引导居委干部能将更多的精力聚焦于服务群众办事之上。”
社区居民何树榕表示,以前来这里办事,都要进去问社区工作人员,现在不用了,办事机构都清晰明了。
牌子减下来,服务提上去。我市还出台了村级组织证明事项指导目录,包括应当出具的证明事项和不应出具的证明事项两个清单,有效减轻了村(社区)负担,切实提高村级综合服务水平。在蓬江区杜阮镇长乔村党群服务中心,大厅的大屏幕显示了不应出具的证明事项名录,清晰明了,群众办事方便,村干部的工作负担也减轻了几分。
蓬江区杜阮镇长乔村党支部委员张景恒表示,村委会由原来可以开具的42项证明,现在减到6项,不应该由基层组织开具的证明,村民可以直接在相关部门、单位APP或者公众号上办理,大大减轻了基层的负担。
今年以来,我市相关部门压实“牌主”责任,持续推进“社区万能章”整治工作,不断规范村(居)民委员会工作事务,取得明显效果。
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科科长李龙鑫表示,据统计,目前全市累计清理各类机制牌子4000余个,减少工作机制20多项,出台了《江门市不应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事项清单》,初步实现了工作机制精简高效、加挂的牌子简约明了、出具的证明依规便民。下一步,我们将加强与其他部门联动,强化源头治理和制度建设,不断为基层松绑减负、赋能增效。
记者:黄伟新
编辑:殷安阳
二审:潘小波
三审:谭桂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