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报告提出,当前江门已逐步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各种优势机遇交汇叠加,必须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再造一个现代化新江门。江门因华侨华人分布广、贡献大、交融深被誉为中国侨都,侨务资源优势得天独厚、全国少有,打好“侨牌”是江门高质量发展的独有“王牌”。
侨,是江门的“DNA”。如今,中国有6000万海外侨胞,江门籍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超过530万,遍布全球145个国家和地区。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教授蔡勇说:“江门的侨资源特色是比较鲜明的。五邑华侨华人出洋的时间比较早,他们在当地打下了比较好的发展根基,当中的一些人物比较有代表性,一些著名的侨领每个阶段对国家或家乡江门的发展都有突出贡献。”
市委全会报告提出,广大江门籍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爱国情怀赤忱、经济实力雄厚、智力资源丰富、商人人脉广泛,是江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独特战略资源。目前,江门已与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起经贸联系,越来越多的“江门制造”通过华侨华人“朋友圈”走出国门、亮相海外。
巴拿马江门五邑青年联合总会会长、江门市侨联境外委员何小娟说:“侨胞就是一座沟通的桥梁,通过我们可以将侨居国与国内进行牵线搭桥。我们熟悉海外的文化、工作环境和投资环境。我们可以将江门的产品推广到海外,海外的技术、资源也可以带回江门。”
近年来,江门不断深化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试点工作,打造江门“侨梦苑”港澳台侨创新创业基地,推动便利华侨华人投资税收服务中心、华侨华人离岸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服务机构建成运营。全市现有外资企业4243家,累计投资210亿美元。江门正成为广大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留学归国人员的逐梦热土。
江门市侨联常委、江门市留学生协会常务副会长黄英生说:“江门很有发展前景,华侨华人或者留学生来这里的发展机会越来越多。我从加拿大回来之后,创业做了一个咖啡店连锁品牌,将来争取将我们的文化慢慢推广到其他国家和地区。我们要团结引领广大海外侨胞、留学归国人员,更加主动服务和深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市委全会报告提出,要全力推动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全力推动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走在全国前列。“侨”是江门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独特的城市基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支持江门“加快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有专家表示,充分发挥海内外“两个江门”的关键优势,携手“侨”力量共建大湾区,是江门立足湾区、加快发展的重要课题。
蔡勇教授表示:“侨情在不断变化当中,要全方位地摸准、摸透、摸清楚,有针对性地打好‘侨’牌。江门可以作为港澳的‘超级联络人’,作为港澳居民在大湾区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民生等领域的一系列政策延伸。可以在江门先行先试,发挥江门作为侨乡的优势,来推动粤港大湾区的一体化发展。”
接下来,江门将持续提升“文化交流、经贸合作、维护权益、侨务智库”四大功能。提升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开放水平,组织多样的港澳台侨青少年交流交往活动;优化提升中国(江门)“侨梦苑”创新产业聚集区,实施“侨100培优计划”,推动出台全市侨资企业认定标准;加快建设华侨华人争议解决和法律服务高地,推动全省侨汇结汇便利化试点工作在江门落地。
记者:甄晓晴
编辑:丁飞
二审:方瑛
三审:吴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