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报告指出,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全市上下心怀“国之大者”,优化提升市委“1+6+3”工作部署,侨乡各项事业呈现关键性转折性向上向好的全方位变化,经济社会多项工作取得历年来最好成绩、走在全省前列,食品安全、粮食安全责任、耕地保护、乡村振兴、河湖长制、法治广东建设等30多项工作居全省前3或考核优秀,特别是去年GDP增长3.3%,创近十年最好排位,今年上半年全市经济继续保持稳中向好态势,主要指标增速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这种开创性的发展新局,既体现了市委决策部署的科学性、前瞻性,同时也为乘势而为、接续奋斗再造一个现代化新江门坚定了信心决心,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大手笔谋划 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强调,要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坚持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一体部署,纵深推进“科技引领”“人才倍增”工程,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据悉,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江门着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目前,江门中微子实验室关键核心设备安装过半,被誉为“世界上最具开拓性的实验室之一”;与香港科技大学共建的江门双碳实验室,在全省率先构建“1+10+3”政产学研用融通发展新模式……一场长远谋划的大手笔,为江门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提供了“硬支撑”。
做好“侨”文章 加速融入大湾区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被总书记赋予“一点两地”全新定位,江门把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置于“十大领域新突破”之首。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提出要纵深推进“港澳融合”“侨都赋能”工程,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携手港澳在广海湾经济区规划建设港澳科教产业滨海新城;积极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战略,谋划建设港邑合作特色产业园;携手深圳在银湖湾滨海新区高水平规划建设深江经济合作区……随着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明年通车,中国侨都将加快实现自己的大湾区之梦。
制造业当家 高质量发展底气十足
江门不仅是中国侨都,也是广东传统制造业基地。今年4月,广东(江门)硅能源产业基地隆基园区动工,中创新航江门基地一期项目产品下线,两大新能源产业“巨头”相继在江门传出喜讯,这是江门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取得阶段性成果的一个缩影。
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强调,要纵深推进“工业振兴”“园区再造”工程,担当全省新一轮高质量发展主力军主战场。推动能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三大产业集群迈上千亿台阶;加快布局人工智能、合成生物等产业;打造全省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江门样板”……强有力的制造业支撑,将推动江门加速迈入万亿GDP城市行列。
接续再奋斗 把一张蓝图绘到底
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在全力奋战“百千万工程”、推动海洋强市建设、扎实推进绿美江门生态建设等方面都提出了更为明确的任务目标。
以全力奋战“百千万工程”为例,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提出,要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一体推进强县促镇带村,全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其实,区域协调发展的“江门蓝图”在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时就已描绘。如今,江门在全省首创市域内县域间结对合作机制,建好区域平衡发展基金项目库,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