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博物馆:积极探索新路径新技术 让侨批档案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来源:江门台
侨都江门是研究侨批保护活化的前沿重镇。
侨都江门是研究侨批保护活化的前沿重镇。作为江门侨批档案收藏数量最多的单位之一,近年来,江门市博物馆大力挖掘、保护、研究和弘扬侨批文化,目前正以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改扩建工程为契机,积极探索实施系列创新举措,让侨批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近日,记者走访正在改扩建的中国侨都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时了解到,新馆中侨批展区的陈列主题、种类、数量和形式都有了新的变化,将以全新面貌迎接参观者的到来。
江门市博物馆馆长高东辉介绍说,新馆主要是把侨批档案作为连接海外和侨乡的一个枢纽,突出了侨批档案在递送过程中香港和澳门的作用,文物展出的数量、种类上也会比旧馆多。实景互动程序的搭建会更多一些,观众可以沉浸式地参观和体验。
近年来,江门市博物馆大力推进“侨都赋能”工程,深度参与侨批保护活化利用工作,打造恒温恒湿的侨批存放环境,培养专门修复研究侨批的专业人才,并面向社会大量征集、挖掘侨批文物,积极配合《侨批中的党史》项目的宣传工作。
高东辉表示,这些年江门举行的侨批展览主要都是由江门市博物馆策划、组织、实施的,例如去年的“家国情怀寄尺素”的专题展是在北京和广州展出。其中策划的一些游戏活动,包括(设计)一些文创的产品,能够让参展者把这些产品带回家,增加宣传力度。
目前,市博物馆正积极探索新时期侨批档案保护活化利用的新路径、新技术,让侨批文物“活”起来,走出博物馆,走上“云端”,走进寻常百姓家。
高东辉还表示,他们将与广东省博物馆、澳门文物保存修复学会积极进行沟通合作,建设一个专题的纸质文物的保护实验中心,让一些受损的文物尽可能地修复,建立一个侨批档案的数据库,尽可能地减少翻动文物;同时,着手馆藏侨批档案的整理和出版,尽可能地以书、图册的形式向观众展示,扩大侨批的影响。
记者:甄晓晴
编辑:殷安阳
二审:秦蘅
三审:吴细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