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家喻户晓的唐诗《悯农》,充分体现了传统农民耕作的艰辛。不过,随着数字农业科技的广泛应用,现代农民种田已变了样。记者近日在位于江门台山市都斛镇的中国农业公园“禾海稻浪”水稻田文化主题园了解到,当地农户田里的大事小事,都是靠一架无人机搞掂,一人管理上百亩田,也不是什么难事。
记者在现场看到,伴随着急速的电机声,1架植保无人机腾空而起,匀速前进,缓缓把农药洒向水稻田。水稻种植户李灼贤说,目前水稻已到黄熟灌浆期,但由于前期受双台风及暴雨影响,部分水稻出现不同程度的倒伏,为减少灾后损失,需对部分受台风影响严重的田块进行细菌性病害防治消杀。而无人植保机的应用,让他从繁重的农事中解放出来,一个人就能轻松管理上百亩地的浇水、施肥、除虫、灭菌。“我现在种植有250亩,之前靠拉管施喷,拖拉机拉管要用三个人操作,一个人在田里,一个人拿喷头,还有一个人在上面放管,起码得3天时间才完成,现在就舒服很多,时间也节省了,无人机一天就喷洒完了。”
据了解,小农户对农作物植保“预防盲从、用药茫然、防治忙乱”,种植大户“忙时用工难,防控风险大,掌握实效差”的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市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一大痛点。近年来,市供销社聚焦农民难事和基层难题,联合省供销社直属企业——广东天禾农资有限公司,瞄准农业病虫害防治薄弱环节,引进植保无人机,全面推广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该公司通过建立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和在田间安装感知设备,实现对植物、昆虫动态的远程实时监控,并对田间苗情、病虫害发生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储存,并自动上传至智慧农林物联网平台。
江门天禾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昭沛表示,农户参加了统防统治之后,他们根据田间的病虫害情况,及时安排病虫害的防治,确保第一时间能把水稻防治的工作做好。根据测产结果显示,一造水稻下来,防治的次数减少一到两次,然而,农户增收增长了10%—20%。
市供销社方面表示,开展统防统治深化服务,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供销合作社重要指示的具体工作举措,也是我市今年的十项民生实事之一。据统计,截至目前,统防统治专业化服务组织共配备国内知名品牌无人植保机300多架,合计日作业服务能力达到6万亩次,培养属地飞手和村助理实现地方“新农人”再就业140余人,人均年收入约5.68万元,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再就业、再创收。下一步,市供销社将继续统筹推进全市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社会化服务工作,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再就业,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到实处。
江门市供销社综合业务科科长黄文植表介绍,今年以来供销社大力推进相关的工作,到九月底,全市已经提前超额完成今年40万亩的目标任务。在2022年,市供销社将继续加强对广大农户的政策引导和实施主体的业务指导,进一步提高覆盖率和服务质量,为力争实现全年55万亩的统防统治面积,做好我市的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继续努力。
(江门台记者 黄嘉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