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别称“五邑”,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因祖籍江门的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人口众多、分布全球五大洲,有“中国第一侨乡”的美誉。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江门市一批企业提早复工、复产、转产、扩产,开足马力生产口罩、防护服相关生产设备及原材料、消杀用品等紧缺防疫物资,一批批“江门制造”产品源源不断驰援各地;在海外疫情爆发,国内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后,江门又积极发动各级力量,向海外24个国家和地区侨团捐赠多批防疫物资,为全球抗击疫情贡献了江门力量。
防护服生产链中的“隐形冠军”,全球热封胶带最大的供应商
全球抗疫时刻,江门作为全国防护服压条机和医用胶条的重要生产基地,助力企业快速复工扩产,为防护服生产提供源源不断的原材料。
记者日前走访了被誉为防护服生产链中的“隐形冠军”——广东盈通新材料有限公司,详细了解该企业快速复工扩产,无偿分享生产技术,驰援全球抗疫的经历。
记者在广东盈通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看到,15条生产线马力全开,约500名工人正在加紧赶制防护服上的关键材料——医用胶条,这批产品将被销往国外支持全球抗疫。
这样繁忙的生产景象,从农历大年三十持续至今。该公司是全球热封胶带最大的供应商,市场份额约占全球三分之一。目前,企业收到的订单中,八九成来自国外。
该公司董事长梁坤焕说:“目前我们有大约3亿米的防护服医用胶条的海外订单,这些胶条可以勇于至少3000万套防护服,主要出口到美国、欧洲还有东南亚地区。”
然而,在国内疫情形势严峻之初,该公司却曾放弃数千万元国外订单,想尽办法支援国内抗疫,硬是在短短半个月内,生产超过5亿米防护服医用胶条,占全国产量的60%。
无偿分享压条机生产技术,为全球企业生产抗疫防护服赢得时间
随着全球疫情的蔓延,企业产能虽大幅提高,但远远不能满足全球抗疫所需。公司董事会又郑重作出决定,把子公司——盈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压条机生产技术无偿分享给中国船舶、中国机械等多家央企,迅速扩大产能,为全球企业生产急需的抗疫防护服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梁坤焕说:“国家有难的时候,我们不能跟国家去谈价钱。公司股东一致认同,将压条机技术无偿贡献给国家,为我国抗疫贡献一份力量,也帮助为全球抗击疫情贡献一份中国企业的力量。”
疫情当前,更需要全世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正是有无数像广东盈通新材料有限公司这样的江门企业,源源不断地为前线补充抗疫装备,才能织牢全球抗疫防护网,挽救更多的生命。
国务院应对疫情医疗物资保障组致信感谢江门市政府和有关部门企业
截至4月22日,我市防护服压条机及胶条生产企业共向湖北、河南、北京、山东等地区累计提供防护服压条机3543台,防护服胶条7.4亿米,刷新了生产记录,为疫情防控做出了积极贡献。
宏健公司主动提出转产医用防护服,在市相关部门及江海区政府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下,仅用5天实现从启动转产到生产出第一件防护服,成为我市唯一一家生产合格医用防护服企业,日产量达到1500-3000件。
“江门制造”因在供应防护服胶条和压条机方面贡献突出,获得高度肯定。盈丰智能、铁金刚、弘腾机械、业伟成机械等企业在3月1日获得“国务院医疗保障组”发来感谢信集体点赞,盈通新材料、多快好省在3月17日获得“国务院医疗保障组”分别发来感谢信单独“点赞”。鹤山狮特龙公司累计供应医用防护服松紧带600吨,“国务院医疗保障组”在3月18日向该公司发出感谢信,高度肯定该公司的为全国抗疫大局作出的贡献。
江门向海外24个国家和地区侨团捐赠多批防疫物资
我国爆发新冠疫情以来,海外侨团纷纷向我市捐赠了大批医疗防疫物资,有效缓解了我市医疗防疫物资紧缺的问题。随着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海外多个国家出现了医疗物资紧缺的情况。江门市委、市政府心系侨胞,统筹全市资源,向海外24个国家和地区的115个侨团、2个友好城市和5个与我市关系交往密切的城市驰援135万只一次性防护口罩等防疫物资,支援海外侨胞抗击疫情。
近日,广东诚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我市捐赠20万个一次性医用口罩,总价值30万元,用于支援海外五邑籍华侨华人抗击疫情。公司负责人张旭辉表示,作为生产口罩的企业,应有社会担当,及时向海外捐献一些有限的物资,帮助他们解决防疫物资紧缺的问题,也是对侨胞的一种回馈。
记者了解到,自3月以来,江门各市(区)的一批批支援海外侨胞的抗疫物资纷纷寄往国外,带着家乡政府和人民的关心驰援海外,共同抗疫。
【相关链接】
数说全球抗疫中的江门力量
●截至4月23日,我市共向省提交口罩713.83万只,其中一次性使用医用(非无菌)口罩390.63万只、医用护理口罩232.54万只、医用外科口罩42.26万只、医用防护(N95)48.4万只。目前,我市每日向省提交口罩7万只。
●迈德公司从1月29日至4月22日共销售熔喷布51吨,其中供应本地口罩生产企业46.5吨,供应中山、阳江等地口罩生产企业4.5吨;恒通公司、纺兴无纺布厂合计生产无纺布6797吨,供应佛山、东莞等地的口罩生产企业。
●截至4月22日,我市防护服压条机及胶条生产企业共向湖北、河南、北京、山东等地区累计提供防护服压条机3543台,防护服胶条7.4亿米。
●我市消毒液生产企业从2家增加到5家,次氯酸钠日产能从不足600吨提升到1070吨;医用酒精生产企业从2家增加到7家,日产能从不足8吨提升到30吨。
●疫情期间,我市相关电子生产企业累计供应95.5万件测量体温线路板和500台医用手术用配套设备的线路板,有力地支援各医疗机构开展救治工作。来纳公司累计生产医疗救护车112台,占全省30%以上份额。广东绿岛风捐赠247套通风设备驰援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
●截至目前,全市已向24个国家和地区的115个侨团驰援135万只一次性防护口罩等防疫物资。
(大湾区之声特约记者、江门台记者龚广平 杨嘉敏 胡醒月 编辑丁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