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前,江门一家企业因欠款而被法院纳入“失信”名单,然而在疫情防控期间,法院却临时解除了这家企业的失信限制,帮助它复工复产。
这家位于江海区的公司车间里,几乎所有的工人都在紧锣密鼓地生产医用防护服。因为国际疫情不断蔓延,出口订单已经排得满满当当。
广东宏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东:“四月份之前,我们产品有一部分已经出口到欧洲,包括以色列等中东一些国家也在用我们的产品。”
然而就在两个月前,这家企业还因为上了法院的“失信”名单而一筹莫展。原来,这家企业原本以生产医疗器械为主,后因经营问题无法偿还贷款。恰巧疫情发生时,整个江门没有一家公司生产医用防护服,医护人员只能靠东拼西凑。
江门市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汪世雷:“我们在做市场调查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公司。它具有生产防护服的一定条件,所以我们就动员其进行转产。”
在没有还清欠款之前,失信企业不具备政府部门采购的资质。眼看防疫物资紧缺,2月22日,企业向江门市蓬江区法院申请紧急解除失信人限制。
蓬江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陈坚荣:“法律规定对(失信)被执行人而言,如果他有一些特殊的情况,也可以向我们法院申请单次解除。我们也约了他们双方过来,大家当面对这个情况(进行)了解。”
既要保证法律的公正性,也要保障防疫物质的及时供应,2月26日,江门两级法院在与各部门以及企业债权人召开协调会后,决定同意临时解除限制企业的失信限制。解除措施后,企业顺利完成了政府采购项目的合同签订,并以日产量1000件防护服的速度,给奋战在防疫一线的医护人员送去保护。江门法院的这一次“善意执行”,不仅让企业、债权人都得到了满意的结果,也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司法力量保障。
江门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邓球:“负债企业如果还没完全丧失履行能力,我们法院都不会‘一棍子打死’,都会想尽办法多做债权人工作,给它缓解喘息的机会,让它再恢复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