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位贫困群众。近年来,江门全力以赴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通过产业扶贫项目等方式让困难群众摘掉贫困帽。截至去年底,江门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全部脱贫,为今年决战决胜全面小康打下稳固基础。
吴结耀是江海区礼乐街道向前村的精准扶贫户,家里共有4口人,父亲高血压,妻子患病,儿子读书。2017年4月,礼乐街道因地制宜,以当地的农业生态旅游特色园区——秾稼生态园为平台,打造产业扶贫示范基地,让吴结耀一家有了新起色。
2017年,礼乐街道向农企租赁了约27亩土地,向精准扶贫户免费提供耕地,在这里,精准扶贫户们可以实现“零成本”种植,大大提高了农户们生产的积极性。
吴结耀说:“政府给予大力扶持,种植一亩地补贴3000元,我有3亩地,补贴共9000元,另外地租和肥料钱都给我免了。收成好的时候,每年可增收1万多元,感谢政府帮助我们贫困户。”
近3年来,越来越多像吴结耀这样的贫困户走上了“靠双手脱贫”的道路,这得益于江门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责任机制,并实施了产业、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的帮扶措施。截至去年底,全市累计投入建成规模产业扶贫项目70个,累计受益贫困户近万人。
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钟国活介绍说:“截至目前,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5097户16659人实现脱贫目标并有序退出,真正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一提升’目标。”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江门将不断加大产业、就业、教育、消费等帮扶措施,持续推进“造血式”扶贫项目建设成效,探索建立从“攻坚战”走向“常态化”的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成效,提高脱贫成色。
钟国活说:“结合相对贫困人口帮扶改革,我们制定1+N政策体系,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大扶贫格局,建设扶贫长效机制,让帮扶机制常态化,进一步提高贫困人口脱贫质量和收入。”
(江门台记者杨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