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取消关注
  • 取消
  • 确定
江门邑网通
五邑人生活必备的手机App
立即下载
close
广东未来五年计划引进五万名博士和博士后
来源:金羊网
广东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等13个部门日前联合出台《关于加快新时代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未来五年计划引进约5万名博士和博士后。
邑网通 小编
2018-03-12 09:18
关注

  原标题:【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广东未来五年计划引进五万名博士和博士后

  2017海交会参会人数达到4500人,其中海外人才3000人左右 本报资料图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还指出,国家的强盛,归根结底必须依靠人才。中国要走创新发展之路,必须高度重视创新人才的聚集,择天下英才而育之。随着国家推进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自贸区等国家和省重大战略的出台实施,广东正着力打造适应新时代创新发展的“人才硅谷”。而博士和博士后人才,作为最年富力强和富有潜力的青年拔尖创新型人才群体,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生力军。

  2017年,广东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等13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新时代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措施,加快汇聚优秀拔尖青年人才。《若干意见》的出台,有利于完善青年人才扶持政策,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壮大博士和博士后人才队伍,从而助力打造南粤青年创新人才高地。

  汇聚人才

  搭建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平台

  不久前,一条重磅人才政策刷爆朋友圈——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等13个部门日前联合出台《关于加快新时代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若干意见》),加大博士和博士后培养支持力度,未来五年计划引进约5万名博士和博士后。

  《若干意见》从拓宽培养途径、加大引进力度、推进顺畅流动、搭建发展平台、加强服务保障五个方面提出一系列创新举措,着力破解制约广东青年人才创新发展的问题,加快培养集聚一大批优秀拔尖青年人才。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人社厅厅长黄汉标表示,《若干意见》含金量很高,亮点纷呈,主要体现在“六个创新”:

  一是政策制度创新。如创建博士工作站,设立博士和博士后创新创业基金、建立博士和博士后事业编制保障制度、建立全球博士和博士后人才招募机制等。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地实施必将在南粤大地产生人才集聚的积极效应。

  二是培养模式创新。通过遴选青年拔尖人才,实施优秀人才国际培养计划,提高在站博士后资助标准,开辟职称评审绿色通道,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等举措,聚焦国际、国内博士和博士后培养。

  三是引才模式创新。聚焦国际引才,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构建全球人才招募机制、建立海外人才工作站、打造离岸人才研发基地等举措,靶向引进海外优秀博士和博士后人才。

  四是平台载体创新。聚焦产业发展,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积极搭建各种创新创业合作交流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激励引导博士和博士后人才流向企业一线。

  五是扶持机制创新。聚焦均衡发展,强化人才向粤东西北流动的政策导向,对引进到粤东西北地区的博士和博士后人才予以倾斜,省财政在资金资助上给予大力支持,在科研、职称评审上给予特殊优惠。

  六是管理服务创新。聚焦精准服务,针对当前博士和博士后公共服务的突出问题,从住房保障、子女入学、户口迁移、配偶就业等方面,提出务实管用、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引进博士和博士后人才是壮大我省青年创新人才队伍的重要途径。”黄汉标表示,根据日益加剧的人才竞争形势,《若干意见》放眼全球,吸引国内外优秀博士和博士后人才来粤创新创业。一是吸引国(境)外优秀博士来粤从事博士后研究,采取“核实认定、不限名额”的方式,面向全球排名前200的高校引进国(境)外博士毕业生来粤从事博士后工作,每人最高给予100万元资助。二是吸引优秀博士和博士后来粤工作,对引进或毕业(出站)后留在珠三角地区或粤东西北地区的博士和博士后人才,给予10万元至40万元的生活补贴。三是支持企业引进博士和博士后,对引进博士和博士后的企业给予奖补等优惠。四是建立全球博士和博士后人才招募机制,对海外建站、吸纳博士和博士后给予一定的资助。

  扶持人才

  持续加大青年人才培养力度

  实际上,早在2008年,广东就出台了《关于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意见》。该文件出台近十年来,广东持续创新完善青年人才扶持政策,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博士和博士后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省委2008年出台的《关于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意见》提出,5年内新增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0个、工作站80个,新增进站博士后2000名。2014年,广东印发《广东省培养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提出每年遴选约180名青年拔尖人才,最高提供30万元支持。省委于2017年1月出台《关于我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大青年人才培养力度、健全引才用才机制等意见举措。去年12月刚刚出台的《关于加快新时代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则进一步提出,将全省在站博士后资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5万元生活补贴,资助期限一般为2年,同时,博士毕业生和在站博士后可直接申报副高以上职称。

  江瑞芬是我省连续出台扶持政策的受益者之一。2013年,潮州姑娘江瑞芬从加拿大回国,来到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从事博士后工作,研究样本前检验技术。

  在上述政策的扶持下,江瑞芬的博士后科研之路走得十分坚定。对于正在从事的固相微萃取技术研究,江瑞芬表示,目前这项技术还不成熟,需要更多的博士、博士后人才加入进来。“广东不断加大对博士、博士后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很快将在各个领域汇聚更多的顶尖青年人才。”江瑞芬说。

  激励人才

  提高补贴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2016年,香港大学博士毕业的李雯来到广州,加入“千人计划”特聘教授陈功的团队,从事“大脑原位神经再生”的研究。工作一年以来,她先后获得“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资助,并入选“珠江人才计划”海外青年人才引进计划(博士后资助项目)。

  《若干意见》围绕博士和博士后人才生活、子女家属就学就业服务做了政策和资金的安排。单是普惠型的政策方面,将在站博士后资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5万元生活补贴,可直接申报副高职称,出站一年直接认定正高职称;留在珠三角地区工作的35岁以下博士、40岁以下博士后,给予每人不少于10万元、20万元的生活补贴;如果到粤东西北等财政转移支付地区工作,不仅年龄放宽5岁、补贴分别提高10万元以上,如系海外人才还可再增加10万元。并对引进博士和博士后创新创业团队最高给予2000万元资助。

  值得一提的是,将设立博士和博士后创新创业基金,委托专业机构运营,引导撬动社会资本投入,不断扩大基金规模,通过股权投资、贷款担保贴息、风险补偿等市场化机制,支持博士和博士后创新创业项目,加快科研成果转化。

  “一年多来,感受最深的是,广东为博士、博士后人才的成长发展提供了越来越优质的环境。”李雯说,让科研人才可以真正秉持科研初心,踏实工作,为早日实现“学有所用、造福于人”而努力。

  与此同时,还将编制博士和博士后专利发明成果转化蓝皮书,每年送选100项转化成效突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给予每个项目事后奖补50万元。创办广东省博士和博士后人才交流与科技项目博览会,在省“众创杯”创新创业大赛中开设博士和博士后专场。

  热议

  《若干意见》激发人才创新积极性

  《若干意见》出台后,引起在粤工作的博士、博士后人才和用人单位的热议。大家纷纷表示,《若干意见》对在粤博士、博士后人才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极大激发博士后群体科研创新的积极性,并对国内外博士和博士后人才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暨南大学中国史专业博士李金操说,《若干意见》体现了广东对博士和博士后培养、引进工作的高度重视。《若干意见》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针政策,充分考虑了博士和博士后人才留粤期间可能面临的生活工作问题,在薪金待遇、交流培养、配偶工作、子女教育等方面提供便利,为博士和博士后等高层次人才留粤提供了政策保证。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电力设计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副站长黄肇和认为,《若干意见》中关于“采取‘核实认定、不限名额’的方式,面向业内公认全球排名前200的高校引进国(境)外博士毕业生来粤从事博士后研究,并给予每人每年30万元生活补贴和出站留粤工作的40万元住房补贴”等相关规定,以及全球博士和博士后人才招募机制等配套政策,为外向型服务企业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做好人才服务、留住高端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016年,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的冉昊进入中山大学药学院,从事博士后工作研究,同年12月入选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海外青年人才引进计划(博士后资助项目)。“广东出台人才新政,对海外博士和博士后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让我深切感受到了吸引人才的诚意。”冉昊说,人才新政全面而细致,从科研支持到生活保障,考虑非常周全,将极大激发博士后群体科研创新的积极性。

  “《若干意见》的出台和实施将进一步促进省科学院引进博士、博士后等高层次青年人才,为广东打造创新人才高地、促进技术创新和成果的产业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省科学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若干意见》,把创建博士工作站作为人才引进工作的重点,通过建设博士工作站,建立博士和博士后事业编制保障制度和激励机制,大力培养和聚集海内外博士和博士后优秀人才,引导人才发挥服务企业创新发展的作用,努力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2016年,毕业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李炜博士进入汕头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研究新型钙拮抗剂作用靶点。“《若干意见》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全面加强对博士和博士后人才的扶持,这对于我们博士后起了极大的鼓舞作用,让我们能更全身心地投入博士后的科研工作,让我们感到如沐春风。”李炜说,“在《若干意见》以及扬帆计划等政策的支持下,我将继续推进博士后课题,推进新型钙拮抗剂作用靶点的研究,为开发更有效、更安全的新型心血管疾病药物贡献力量。”

  数据

  粤累计招收培养博士后 约13000人

  在各项人才政策的作用下,在引才育才的环境召唤下,广东正在形成一种“磁场效应”,海内外的高层次人才纷纷被吸引而来。

  据了解,广东的博士后工作起步于1986年。32年来,广东博士后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广东共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47家,流动站设站数量位居全国第五,全面覆盖全省有博士点学科的13所高校和8个科研院所,涵盖了11大学科门类的7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63家,总数位居全国第二;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达323家。

  2017年11月30日、12月15日和2018年1月6日,省人社厅会同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先后在中山大学、珠海横琴新区和华南理工大学举办3场“全省博士科研人才供需专场引荐会”,共发布455家单位的岗位需求8523个,吸引博士科研人才3050人次入场洽谈,其中1524人与用人单位达成初步意向,初步对接成功率超过50%。同时,通过举办引荐会基本摸清了全省博士科研人才供需现状,有效释放了广东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强烈信号。许多博士科研人才对《若干意见》予以高度评价,认为政策含金量高、亮点纷呈,极大增强了广东对人才的吸引力。

  据统计,2017年广东省新增博士近6000人,其中新进站博士后达1900人次,累计招收培养博士后约13000人;培养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近2.2万人;目前,全省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总量分别达573万人和1115万人,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分别达74万人和329万人。目前在站博士后4200余人,出站博士后80%左右留粤工作。

  第13批国家“千人计划”广东省共有112人入选,人数创广东省历史新高,居全国第三;“扬帆计划”第4批引进创新团队17个;“广东特支计划”第3批遴选支持325名本土高层次人才,确定了杰出人才(南粤百杰)17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0名、科技创业领军人才28名、宣传思想文化领军人才20名、教学名师30名、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30名、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99名、青年文化英才30名、百千万工程青年拔尖人才50名;累计引进6批“珠江人才计划”共163个创新创业团队。

  案例

  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研究院总工程师:

  “政策让人才有序流动, 实现人才的最大价值”

  今年38岁的梁胜彪是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研究院的总工程师,2009年,博士毕业的梁胜彪进入茂名石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从2013年开始,广东省面向粤东西北地区多措并举进行人才发展帮扶,解决粤东西北地区高层次人才短缺和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打造柔性引才的公共服务平台,靶向引进区域外各类人才。目前,该计划共资助博士后人才100多名。

  依托研究院和博士后工作站等平台,梁胜彪的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和发挥。其中,他参与研发的“聚丙烯合成树脂”技术,曾获得2016年广东省科技奖二等奖。

  目前,梁胜彪所在的博士后工作站共有约10名在站博士后。“这里是一个‘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平台。”梁胜彪说,广东对博士、博士后人才的政策扶持力度很大,科研经费、工作生活等都得到保障,很多博士后愿意长久地留在广东工作。

  《若干意见》提出,对引进或毕业(出站)后留在粤东西北地区及惠州、肇庆市享受省财政转移支付县(市)工作的40岁以下博士、45岁以下博士后,分别给予每人20万元、30万元生活补贴。同时,在粤东西北地区工作成绩突出的博士和博士后,不受工作年限和资历限制,可直接申报正高职称。

  “这体现了广东引才的决心和诚心。流动性是人才资源的基本特征,打破人才流动壁垒,建立有序流动通道,有利于实现人才的最大价值。”梁胜彪说,“相信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博士、博士后人才来到广东,来到粤东西北地区工作。”

  据了解,为推动更多的博士、博士后人才流向粤东西北地区,广东还将面向省内外选派优秀博士、博士后参加“科技专家服务团”,到粤东西北地区开展挂职服务,服务期限一至两年;对接粤东西北产业发展需求,柔性引进组织一批博士和博士后到粤东西北地区开展服务;鼓励支持专业性较强的机关、参公事业单位从紧缺急需专业的优秀博士、博士后人员中选拔考录公务员。

  金羊网记者 周聪 通讯员 粤仁宣